1. <td id="pyr0b"></td>

  2. <td id="pyr0b"></td>

      <acronym id="pyr0b"></acronym>
      <track id="pyr0b"></track>
      國內資訊 | 國際資訊 | 市場動態 | 價格行情 | 養殖動態 | 苗種動態 | 設備動態 | 飼料動態 | 漁藥動態
      魚類資訊 | 蝦類資訊 | 蟹類資訊 | 兩棲資訊 | 海產資訊 | 業界動態 | 水產出口 | 水產加工 | 水產展會
        當前位置:水產資訊 → 山東地區烏鱧養殖現狀及 今天是: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水產養殖網—水產行業專業信息平臺!

      山東地區烏鱧養殖現狀及病害調查分析報告

      2014-12-19 23:13: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         我要評論

        作者 / 2014年水產中國調研團隊 山東農業大學TOD團隊
        指導老師:王雪鵬
        
        烏鱧(學名:Channa argus)隸屬于鱸形目鱧科鱧屬,身體前部呈圓筒形,后部側扁;頭長,口大且為端位,牙細小而銳利,鰓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輔助呼吸功能的鰓上器官,全身被圓鱗,頭頂部有七星狀斑,身體似蛇形;生存水溫為0—41℃,最適水溫為16—30℃。當春季水溫達到8℃以上時,常在水體中上層活動;夏令季節活動于水體的上層;秋季水溫下降到6℃以下時,游動緩慢,常潛伏于水深處;冬季水溫接近0℃時,則蟄居在水底泥中停食不動。屬于兇猛肉食性魚類。
        
        作為淡水名貴養殖品種,因其肉質鮮美、無肌間刺、營養價值高,同時又可深加工制成生魚片(段)而廣受人們的喜愛。然而,隨著烏鱧病害的高發頻發、餌料魚成本的增加、養殖技術的提升所導致的產值過剩等因素對烏鱧養殖業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尤其是2013年烏鱧塘頭價跌破成本價(如山東地區2013年7月至9月,烏鱧塘頭價在5.5元—6元/斤,而成本價在7.5元/斤左右)的巨大打擊,讓整個烏鱧養殖業處于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
        
        為了全面了解山東地區烏鱧養殖現狀及病害情況,以期為中國烏鱧養殖產業提供有效的山東地區的烏鱧養殖現狀調查分析信息,山東農業大學TOD團隊歷時5天,分別奔赴山東省烏鱧養殖核心密集區——東平縣戴廟鎮及微山縣魯橋鎮2地、9所烏鱧養殖自然村(戴廟鎮桑園村、昆山村、東金山村、西金山村、中金山村五個自然村;魯橋鎮魯橋三村、魯橋四村、魯橋六村、魯橋七村及魯橋鎮農貿大市場),采用發放調查問卷法、實地觀察記錄法、訪談法、電話咨詢法等方式方法對共計659位烏鱧養殖從業人員(含伴隨產業單位和個人)、總面積為25000余畝的烏鱧養殖產業區進行了全面的調研。
        
        同時,團隊又采取了電話咨詢法和查閱文獻法對山東省境內的萊蕪市、菏澤市、臨沂市和濰坊市等具有50畝以上烏鱧養殖面積的典型城鎮進行了調查記錄工作。本次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235份,收回問卷235份,整理得有效調查問卷127份。調研所獲得的數據及分析所得結果基本能代表山東地區烏鱧養殖及病害情況現狀。
        
        下面,團隊從8個大方面的13個關鍵點具體分析山東地區烏鱧養殖現狀及病害情況。
        
        一、養殖規模及養殖模式的調查: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1:幾乎“清一色”內塘土池養殖,近八成為小規模、家庭養殖模式。
       
        山東地區烏鱧養殖總面積在32000余畝,其中,東平縣戴廟鎮烏鱧養殖總面積為5600余畝,微山縣魯橋鎮烏鱧養殖總面積約20000畝,兩地養殖總面積達到25000余畝,占到了整個山東地區養殖面積的78.13%。
        
        兩者的養殖模式幾乎均為“清一色”的內塘土池養殖(見圖1),約占兩地養殖總面積的95%,這也是山東地區最主要的養殖模式;還有一小部分僅為如魯橋鎮誠發烏鱧養殖專業合作社等養殖單位在微山湖中進行的網圍有機烏鱧養殖,約占兩地養殖總面積的4.5%;兩地還有0.5%的養殖面積用于交易前的商品魚暫養(水泥池)以及烏鱧所食餌料魚的養殖(兩地均有,戴廟鎮為200余畝,魯橋鎮為1000余畝)。
        
        內塘高密度養殖模式適用于各養殖規模,靈活性、可操作性強,便于應用推廣,現階段很受各養殖單位的認可,已形成了成熟的養殖操作規范;有機網圍養殖的烏鱧雖然產量小、生長周期長,但作為“中國烏鱧之鄉”的“拳頭”水產品,其價格定位、品牌效應、宣傳效果等附加值很高,符合高端消費群體的口味。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2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3
        
        與此同時,在內塘養殖規模方面,團隊根據整理得到的127份有效調查問卷、訪談法咨詢的塘口的養殖戶及實地觀察記錄所得到的數據和信息(見圖2),分別設置了“1—5畝”、“5—10畝”、“10—20畝”和“20畝以上”共四個選項:
        
        戴廟鎮,由于當地養殖所需條件和養殖技術水平有限、養殖戶人均收入普遍偏低,因此比較保守的選擇一口池塘進行養殖的養殖戶人數,占去了養殖總人數的一半以上;不僅如此,戴廟鎮的池塘多為洼澇地改造而成,依原有地形建造,從而導致池塘規格不一,基本在2—5畝之間;塘租為每畝每3年8000元(池塘租賃變更頻繁,根據村每三年的土地政策而變,只能三年一簽合同),給養殖戶帶來的壓力不小。
        
        魯橋鎮,當地政府對當地78%的烏鱧養殖區進行了重新的開發和資源整合,一方面將村子的生活區和養殖區以一條大壩為界而分開,形成了產業化的規劃開發;另一方面不僅為養殖區蓋好了統一的暫住屋而且將每個池塘規格定為6畝,形成統一的養殖規范;此外,14米寬的主干道、每塘2個固定的全景攝像頭、便利的排水溝渠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不僅如此,池塘實行一次買斷制,每個池塘售價在17500元,有能力可購買多塘,購買后可終身使用。因此,很多養殖戶多選擇購買1—2個塘進行養殖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戴廟鎮和魯橋鎮都有數量不同的養殖公司或者專業合作社,一般養殖畝數在20畝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上百畝之多。
        
        此外,團隊又通過電話咨詢、查閱文獻等方式,對如菏澤、萊蕪、濰坊、臨沂等隸屬山東省的具有多家上規模的烏鱧養殖單位的城市進行了相關調查和記錄,全面掌握了整個山東地區內塘養殖規模的比例情況(見圖3)。山東地區的內塘養殖基本上以1—5畝和5—10畝的中小型池塘養殖為主,多為一家一塘或一家兩塘,“家庭塘”、“夫妻塘”成為主力軍。此外,10—20畝規模的內塘多為政府主導、企業開發或有政府相應政策性補貼的池塘,養殖設施比較先進齊全,養殖人員養殖理念科學、養殖技術較高。20畝以上的養殖池塘還是主要集中在戴廟鎮和魯橋鎮,由專業養殖公司或者專業合作社來統一管理。
        
        二、苗種來源及放養規格調查: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4:自繁自養為主、放苗規格不盡相同、種質退化嚴重

        注:“湖魚育苗”指捕撈的野生烏鱧,挑選后作為親魚進行繁殖育苗操作;“自家苗”指自繁自養的苗種;“魯橋鎮外輸”指魯橋鎮除自留苗種外銷往其他地區的苗種;“其他途徑”包括購買外省苗種等。
        
        據調查了解到,戴廟鎮各養殖區所養殖的烏鱧苗種均購買于魯橋鎮;據當地養殖戶介紹說,烏鱧是“孵化容易育苗難”,由于戴廟鎮的養殖戶普遍養殖時間不長、育苗技術不過關,再加上烏鱧養殖成本高、養殖風險大,因此,養殖戶們更愿意直接購買大規格魚種進行養殖;一方面,大規格魚種抗病能力強,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較高;另一方面,飼養大規格魚種可以縮短養殖周期,從而降低養殖風險,盡快回籠資金。
        
        相比較而言,魯橋鎮依托自身成熟的育苗技術和養殖技術,更傾向于自己育苗,其中,78.2%的苗種來自于自繁自養,還有21.8%的苗種來自于湖魚育苗。畢竟自繁自育可以直接降低購買苗種所花費的高額成本,提高收益。但是,團隊還了解到,由于近些年來,魯橋鎮“自家苗”越來越多,每代親魚之間的親緣關系也越來越近,種質退化十分嚴重。主要表現為,同齡個體間規格差異較大、抗逆性逐年減弱、肉質風味不盡人意。
        
        從整個山東地區來看(見圖4),除了魯橋鎮自身從事苗種的繁育工作外,包括東平縣戴廟鎮在內的其他城市的養殖戶們幾乎都購買魯橋鎮的普通苗種甚至是大規格苗種進行養殖。值得一提的是,魯橋鎮自繁自養的苗種,由于經濟實惠,受到山東各養殖區的養殖戶們的青睞;湖魚育苗所得苗種價格較高,主要供應各地區的養殖公司開展有機生態養殖塑造品牌,或是養成親魚用作種質改良。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是:2012——2014年3年間,不僅魯橋鎮、戴廟鎮的烏鱧病害爆發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還有很多引進魯橋鎮所育苗種的山東地區的其它養殖單位都出現了爆發大規模病害的情況;而進行湖魚育苗(含購買湖魚育苗)的養殖單位所養殖的烏鱧發病情況明顯較輕、甚至近一個養殖周期不發??;因此,很多養殖戶推測:種質退化是烏鱧病害爆發的主要誘因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5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苗種來源的不同,各養殖初投產的苗種規格也不盡相同。本項共調查戴廟鎮、魯橋鎮養殖戶各235家,電話訪問泰安、萊蕪、菏澤、臨沂和濰坊養殖單位35家,共計505家。設置了“3cm以下”、“3—5cm”、“5—10cm”、“10—20cm”五個規格選項(見圖5)。
        
        戴廟鎮76%的養殖戶普遍購買50—60尾/斤的魚種(規格在3—5cm,價格平均在1—1.4元/尾)進行養殖,放養密度在800——1000尾/畝,一般養殖周期為一年半到兩年左右、養至2—3斤即上市;同時也有不少養殖戶直接購買2—4尾/斤的魚種飼養半年直接上市;而魯橋鎮72%的養殖戶直接從水花開始養殖,需養殖3年以上才可夠上市規格;其中,從事微山湖有機養殖的養殖單位則直接捕撈湖中野生的大規格親魚,適時與家養親魚交配,所產受精卵孵化出的魚苗直接入湖,通過不斷變換網圍網目的大小、投喂活餌進行養殖;一般需要4年左右才可長至20—25cm的上市規格。
        
        10cm以上的大規格魚種、甚至是20cm左右的商品魚,由于受價格、市場需求量、病害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出現滯銷現象而隨新投放的魚苗(種)進入下一個養殖周期,等待時機另行出售。
        
        此外,就整個山東地區來看,選擇3—5cm和3cm以下的養殖單位總數占所調查養殖單位總數的81%,這兩種規格成為養殖戶們普遍認同的放養規格。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烏鱧苗種價格較貴且價格與規格成正比,養殖戶出于苗種成本考慮而選擇規格較小的烏鱧苗進行養殖;另一方面,魯橋鎮作為“中國烏鱧之鄉”,養殖面積占全省養殖總面積的62.5%,因此,其進行“自繁自養、湖魚育苗、孵卵養仔”的小規格苗種選擇原則亦對省內苗種投放規格比例數據統計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三、投喂餌料魚種類調查: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6:“凍板兒”與“淡水鮮魚”的斗爭從未停歇

        現階段,山東地區烏鱧養殖主要的餌料魚有兩大類:一是俗稱“凍板兒”的冰凍海產魚類(基本上為俗稱為“面條魚”的玉筋魚),二是淡水鮮魚(主要是鯽魚苗、餐鰷魚)。(見圖6)
        
        兩者各有優缺點:“凍板兒”價格便宜,在1.7元/斤左右,且來源廣、容易獲得;但由于海水魚腥味大、油脂含量較高,因此,投喂后容易臭水、加劇水質惡化,而且從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烏鱧的肉質風味;不僅如此,據了解,海水魚可能會攜帶病原微生物,成為烏鱧發病直接或間接的誘因。淡水鮮魚相對來說比較適口,不容易污染水質,且帶病幾率較小,潛在危害性小,深受養殖戶青睞;但由于其數量少、來源相對狹窄(主要是湖中捕撈和池塘飼養)導致價格較高,在2.4元/斤左右,也成為阻礙銷售的關鍵因素之一。
        
        四、上市規格及售價調查: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7:病害因素成最主要影響因素,廣東烏鱧對本地烏鱧銷售產生巨大沖擊
        
        據收集的127份有效調查問卷及在魯橋鎮農貿市場調查的74家烏鱧買賣與批發商戶所采集的資料顯示(見圖6),在“哪個因素對烏鱧上市規格及售價影響最大”的問題調查中,56.7%的調查對象明確表示“病害因素”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一旦暴發大規模疾病,烏鱧就只能提早上市,以降低風險、減少損失。
        
        在魯橋鎮農貿市場,不少商戶在售賣患病程度不同的烏鱧,有的腹水情況已十分明顯。這樣的烏鱧每斤只能賤賣到3—4.5元/斤,有的病情癥狀較明顯的甚至僅僅賣到1.5—2元/斤。這樣的魚,老百姓當然不會去買;主要是附近的餐館、酒店買去用作食材,或制成腌漬魚片(段)進行出售,質量當然得不到保障。
        
        14.4%的調查對象則認為“市場價格走勢”的影響效果亦不容忽視,如果價格持續走低,甚至跌破成本價,養殖戶只能選擇繼續養殖或隨新季苗種一同進入新的養殖周期而等待價格“回溫”;如果價格不斷走高,養殖戶們又持觀望態度,尋求最佳時機再一起出手。
        
        同時,11.9%的調查對象認為養殖周期的長短(初投產的苗種規格)同樣是主要因素。他們普遍認為:養殖周期越長,資金回收周期就越長、風險也就越大;同時由于心理作用,就越傾向于在價格變動時持觀望態度,從而更易錯過最佳的售賣時機。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8
        
        更值得一提的是,外地烏鱧的沖擊同樣也影響當地烏鱧售賣市場的價格行情(見圖8)。山東地區的烏鱧市場主要受來自廣東地區的烏鱧的影響,在2013年年末、2014年年初表現得尤為明顯。由于廣東地區的烏鱧產量大、養殖周期短、價格較山東地區一般低1.5—3元/斤(以3.5斤炮頭為例)不等,因此,山東當地烏鱧的銷售在經歷了長達3個月(2013年7月—9月)塘頭價跌破成本價的艱難局面后,接踵而至的廣東烏鱧的價格沖擊更是“雪上加霜”,2014年新年伊始就給山東地區的烏鱧銷售市場迎頭一擊、使其變得甚為慘淡。
        
        五、養殖所需基礎設施調查:養好魚需要好“福利”
        
        烏鱧養殖由于具有高密度養殖特性,烏鱧又具有肉食性(投肉餌)、兇猛喜跳躍的生活習性;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不但養殖水質需要及時調節,而且與家魚養殖相比較來說,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日常人工管理。這樣一來,完備的基礎設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團隊在調研時發現,養殖所需的基礎設施的布置操作主要分為以下3點:
        
        1.設置增氧機。增氧機具有增氧、攪水、曝氣三個作用。在戴廟、魯橋兩地實地觀察時可見,兩地均有增氧機的使用,主要種類為:噴水式增氧機、葉輪式增氧機和水車式增氧機,但比例不盡相同(見圖9)。由于戴廟鎮當地養殖面積較小、資金緊張,因此有一半以上的養殖單位在使用噴水式增氧機;而魯橋鎮由于當地實行統一的養殖規模劃分,政府部門在增氧機等漁機設備的購置上還有一定的優惠補貼,因此當地普遍使用葉輪式增氧機進行養殖操作,并獲得了不錯的效果。此外,在山東省的其它養殖區,主要呈現出下列現象:5畝以內的養殖池塘大多使用噴水式增氧機,5畝以上的養殖池塘大多使用的是葉輪式增氧機;對于擁有20畝以上養殖池塘面積的養殖公司或專業合作社來說,可能同一池塘(每個池塘規格在6畝左右)“一葉配一噴(一臺葉輪式增氧機配備一臺噴水式增氧機)”更加合理。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9
        
        在養殖過程中,合理使用增氧機是養殖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之一。據魯橋七村的“漁業科技示范戶”蔣師傅介紹說,增氧的使用講究“三開兩不開”:“三開”指的是晴天中午開(實地觀察發現,烏鱧在高溫的中午時分浮頭現象十分嚴重)、連續陰雨天的傍晚或凌晨開、浮頭前開;“兩不開”是指晴天傍晚不開、陰雨天中午不開。同時還要根據當時的氣溫、烏鱧浮頭的厲害程度而確定具體開啟增氧機的時間長短。
        
        2.建設進排水系統(見圖10)。戴廟鎮的養殖戶,主要依靠柴油抽水機進行進排水操作,水源來源于東平湖,排出的廢水一部分入地灌溉,另一部分“回歸”湖區;而魯橋鎮的養殖戶,一方面依托當地地下涌泉的特性,不用刻意引水入池(有一部分勤換水維持養殖水質的養殖戶會另外從所打的基井中抽取水進行換水操作),只需要定期排水、減小水壓,涌泉自然會涌出提高水位;另一方面,當地政府為每個養殖池塘均建好了統一的排水口和排水溝渠,用于將廢水直排入湖。值得一提的是,山東地區的其它養殖區——如山東臨沂沂水縣主要以柴油抽水機和自挖進水溝渠相結合的方式為主,一方面抽水機抽取池塘廢水直接進行灌溉,另一方面進水溝渠從附近水庫引水入池進行更換水操作。
        
        3.其他配套設施。道路建設(見圖11)——便于活魚車輛行駛運輸、養殖戶進塘飼喂;監控設備使用(見圖12)——增強養殖安全、加強日常管理,線路架設(見圖13)——為一切用電設施“保駕護航”。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六、養殖觀念及理念調查:信奉經驗主義、跟風隨流是主流,沒有安全感是根本

        據統計數據顯示,52.7%的調查對象均表示,憑借自己多年摸索的養殖經驗進行養殖是最科學的、最穩妥的;另外,有19.4%的調查對象則認為,按照一些公司(如:漁藥、水改、底改等生產企業)所推薦的養殖模式并配合其生產的產品進行養殖,效果較好(如果某公司的應用模式已經在同一地區試驗成功將會加大其他養殖戶對該公司的信任程度)。然而,只有13.5%的養殖戶表示會根據政府漁業部門的技術指導進行生產操作。
        
        現階段,水產養殖業作為大農業生產中的高風險行業,國家很多惠農政策、支農舉措到此便停步不前。政府無擔保、保險公司無保險政策、養殖過程無保障,“三無”的產業怎能讓養殖戶感覺到“踏踏實實”?因此,養殖戶寧肯信奉自己的“經驗主義”平安賺錢、求個穩妥,也不肯輕易嘗試漁業部門推廣的“科學養殖技術”或者借鑒其他成功養殖戶的“成功之道”。這其實就是養殖戶們普遍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當然,對于“發病才治、平時無預防措施”、“不換水、多施勤施水質改良劑和底質改良劑”、“烏鱧耐低氧,能行氣呼吸,大規模浮頭是正?,F象,不用加裝增氧設備”等明顯不科學、不合理的養殖理念應該及時摒棄。
        
        七、伴隨產業現狀調查:“網、藥、餌、運、售”,各產業隨“養”而動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15
        
        團隊所調查訪問的兩個地區(戴廟鎮、魯橋鎮)的659個調查對象中,從事漁網生意、漁藥生意、餌料魚生意、活魚快運生意及烏鱧批發售賣生意(含魚肉加工)的商家(企業)共189家,其中,漁網店17家、漁藥店34家、餌料魚售賣商戶56家、活魚快運商戶8家、烏鱧售賣與批發商戶74家,且兩地各行業相應的比例大致相同(見圖15)。作為烏鱧養殖產業的伴隨行業,上述5大行業各司其職、隨“養”而動,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為養殖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漁網店,主要生產苗種培育所需的網箱,漁獲捕撈時所需的趕網、攔網、刺網、張網,還有就是捕蝦所需的“地籠”。相對于戴廟鎮來說,漁網店在魯橋鎮算是“香餑餑”。這里的苗種主要是自繁自養,幾乎每個養殖池塘都能看到有若干個大大小小、不同規格的網箱(基本為敞口固定式網箱)。但從2013年開始,由于烏鱧價格大滑坡,再加上今年山東地區普遍大旱、水位過低,導致烏鱧養殖業十分的不景氣;很多養殖戶決定不再購買新的苗種,而是將已可上市的商品魚轉入新的生長周期,以待市場“回溫”。這樣一來,網箱生意、捕撈漁網生意均隨之受到了嚴重影響。
        
        漁藥店,主要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由村民自主經營,主要是代理或經銷各漁藥公司的產品;另一類是連鎖專營性質的企業連鎖分店,如位于魯橋鎮上的廈門利洋集團的漁藥分店。前者主要是根據養殖戶敘述的魚體發病癥狀、水質情況、魚類吃食情況及近期魚類的相關活動行為等進行診斷、開出藥方;有的漁藥店經營者會配有顯微鏡、解剖鏡、水質快速檢測劑等,對養殖戶提供的水樣或病料提供有償化驗工作,但一般不會親自去實地跑塘。后者作為專業公司的分支機構,都有公司標配的一系列檢測、化驗設備,店員會定期跟隨養殖戶下塘“一探究竟”:一方面是根據獲得的養殖環境和魚體行為情況的第一手資料做出初步診斷,另一方面利用公司研究院研制的標準采樣瓶和固定液采集水樣、利用店里的小實驗室對病魚進行解剖化驗,將數據和分離的病料快遞回公司研究院,最終分析得到詳盡的數據和結果。同時,店員還會及時將養殖戶信息和其養殖動態實時錄入電腦,定期利用短信群發的形式提醒或指導養殖戶進行養殖操作、定期聯合各村村委(或專業合作社)對養殖戶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工作;而這些都是個體漁藥商戶所做不到的。這樣一來,無論烏鱧養殖業是否景氣,連鎖專營店憑借公司做后盾及養殖戶的依賴與信任,受到的影響便微乎其微,而對于個體漁藥商戶來說,今年由于山東大旱導致的烏鱧養殖受挫,不少都付出了年收入減少一半多的代價。
        
        而對于從事餌料魚售賣、烏鱧批發售賣及活魚快運的商戶來說,其生意量的多少與當月烏鱧的出塘量和市場價格是完全成正比的。
        
        八、養殖病害現狀及防治情況調查:大環境的不良性是誘因,養殖戶的行為習慣起決定作用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表16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17

        注:此餅圖所統計各病害發生比例為綜合發生比例,即:調查統計時,同一池塘可能同時爆發多種疾病,為綜合統計數據。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18
      按此在新窗口瀏覽圖片
      圖19
        
        針對本次調研的主題:養殖病害與防控,團隊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訪談、電話咨詢和實地觀察記錄等方式對全部的659位(家)調查對象進行了調查。共分析總結出病害種類及癥狀、發病誘因、防治措施等3大類23小類的細化項目。
        
        1.病害種類及癥狀
        
        山東地區烏鱧常見的病害主要有6種:諾卡氏菌病、爆發性出血病、腹水病、水霉病、腐皮病和萎癟?。ㄒ姳?6)。其中,諾卡氏菌病、爆發性出血病和腹水病成為最主要的三大危害性疾?。ㄒ妶D17)。
        
        諾卡氏菌病在當地俗稱“火頭魚腫瘤病”或“火頭魚癌癥”,主要表現為:在肝、腎、脾等內臟組織和背脊處有成簇(密集分布)的黃(白)色結節出現,結節直徑在0.1—0.2cm左右,大者可達0.5cm,形似“腫瘤”,故被當地人稱為“癌癥”。
        
        爆發性出血病在當地俗稱“血魚病”,主要表現為:全身性出血、充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水。
        
        腹水病在當地俗稱“大肚子病”,眼睛突出、肚大如鼓為主要表現,同時會伴有腸炎(稀便)、不開胃等癥狀。
        
        其它疾病多為并發癥或淡水魚類常見的季節性多發病。
        
        2.發病誘因
        
        導致烏鱧發病的原因,團隊一致認為主要是以下兩個因素:一是養殖環境因素,二是養殖戶養殖過程的行為習慣。
        
        養殖所處的外界環境方面(見圖18),接受調查的659位調查對象針對“導致病害發生的主要環境因素”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根據收集的信息,團隊分析總結出了七大因素:“水位過低”、“溶解氧含量過少”、“惡劣天氣(如雷雨、大風、干旱)”、“放養密度過大”、“溫度過高”、“水質條件較差”以及一些“其它因素(如:塘壟大豆種植所使用的農藥、化肥的影響,水鳥的捕撈等)”。統計數據顯示,溫度過高(或驟變)、水質條件較差、水體中的的溶解氧含量過少、水位過低被養殖戶認為是導致烏鱧發病的四大主要因素。由于今年夏季山東地區普遍遭遇了“一旬一遇的馬年大旱(當地養殖戶總結的旱災規律:逢馬年必大旱。上一次山東大旱是2002年夏季)”,東平湖、微山湖水位都達到了最低警戒水位,如魯橋鎮各村的養殖池塘的水位最低時能直降至0.5m?!疤栆粫窬屯浮?、“白天氧盈損失大量溶氧、晚上巨大的氧債無氧償還”、“水溫正午時分能夠達到31—32.5攝氏度(當地氣溫在38—39攝氏度時)”、“水華現象尤為嚴重”成為山東地區烏鱧養殖業的典型標簽。再加上”不速之客”雷陣雨的不期而至,帶來的是噩夢、而不是福音:一方面雨水入塘,使得養殖水體溫度驟變,烏鱧強烈的應激反應會降低自身的免疫力,使得條件性致病菌趁虛而入,引發疾??;另一方面,雷擊更是烏鱧死亡的罪魁禍首。
        
        養殖戶行為習慣方面,在接受調查的470家養殖戶中,出現比較突出問題的有165家。根據所收集的信息,對于“導致病害發生的養殖戶的行為習慣”這一問題,團隊分析總結了“日常管理中無預防措施”、“不了解科學的養殖技術”、“不進行定期的清塘、整塘”、“不會合理使用(或不安裝)增氧機”、“缺乏定期的巡塘管理”等五個因素(見圖19)。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日常無預防措施是養殖戶普遍存在的通病,占所調查的“問題”養殖戶總數的42.4%;此外,26.1%的養殖戶表示會用、但不會合理使用增氧機,從而造成烏鱧患??;不僅如此,14.5%的“問題”養殖戶不能做到定期的清塘整塘,也造成了烏鱧病害的高發頻發,而造成不可避免的經濟損失。這些養殖戶的共同的特點就在于:一味地認為不發病就萬事大吉,平常疏于管理,只是簡單地做到定期換水、到點飼喂,不會留心天氣、觀察水色變化和魚的活動情況;一旦發現有魚“翻肚漂浮”,甚至出現泛池、排塘現象,才急急忙忙四處求醫問藥。這樣的做法是極不可取的。由于烏鱧發病時,會上下游竄、甚至狂游,最后則會一頭扎入池底淤泥中直至死亡;在死亡后3—4天,死魚尸體才會漂浮到水面上來。因此,當“粗心”的養殖戶發現水面上有死魚漂浮時,其實魚已經死亡多日(更不用說發病多長時間了),可能此時有大批的魚已經患病甚至死亡,再臨時抱佛腳則為時已晚。
        
        3.防治措施
        
        其實,“防治結合、防重于治、綜合治理、加強日常管理”是進行烏鱧病害防治工作的正解,切記一定要把功夫下在平時。在烏鱧養殖過程中,團隊總結出了以下5點綜合防治措施:
        
        一是在苗種階段,一定要選擇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的苗種進行養殖。避免購買“睏花苗”、“胡子苗”、“雜色苗”等劣質苗種,要學會辨別優劣苗種的方法;此外,對于自繁自養的養殖單位來說,孵化環節一定要加強管理,魚苗的開口餌料一定要以“優質、適口”為基本標準;同時,在放苗養殖前要對苗種進行藥浴,以殺滅可能攜帶的病原微生物,避免同塘傳染,以期為烏鱧養殖提供一個好的開端;
        
        二是要經常觀察水體變化,尤其是在夏季——易產生“水華”的季節里,更要多加留意。勤換水是很好的解決方法:每隔7—10天一小換、20天左右一大換,為烏鱧營造一個“肥、活、嫩、爽”的生長環境。此外,特別是在晴天高溫的正午時分,要加開增氧機以減輕烏鱧的浮頭現象。
        
        三是要經常觀察魚體的行為。據當地養殖戶介紹說,烏鱧在發病前會出現食欲減退、不開胃、始終在水體表層翻騰游動等現象;因此,如果平時觀察到上述現象時就應該加強警惕,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烏鱧屬于肉食性、有胃魚類,其攝食兇猛、量大,因此在進行人工投喂餌料魚時應遵循了兩個原則:一是“兩頭慢中間快”,即剛開始投喂時放慢速度,等到魚集群攝食后加快速度集中投喂,到后期再減慢速度;尤其是在投喂易壞水的“凍板兒”海魚時更要注意。二是“七成飽”,即投飼量要掌握在足量的70%左右,防止由于過飽而誘發疾病的產生。
        
        四是要定期的清塘整塘。導致魚體患病的因素中,除了水質條件不良外,池塘底部淤泥過厚、形成的氧債偏高等也是不容忽視的。一般建議在完成一個養殖周期后,利用生石灰進行全干法清塘;與此同時,翻泥暴曬、變黑泥為黃泥也是不可缺少的。值得一提的是,必要時可以進行“換土”操作,就是把塘壟上的泥土與池底淤泥互換,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五是在突發不良環境來臨前,要根據預兆及時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以雷雨天氣為例,有的養殖戶就建議:一是在池塘邊加裝避雷針或避雷網,將雷電引入大地而遠離池水;二是在雨水到來前,加高池塘水位,會對雨水有相應的緩沖效果,避免烏鱧產生過度的應激反應,而誘導病害的發生。
        
        結語1: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山東地區烏鱧養殖業主要存在以下7點突出性問題:
        
        1.常年自繁自養,近親交配,種質退化嚴重;
        
        2.養殖人員組成趨于老齡化,思想守舊、市場預測能力和敏銳性不高,對新技術、新理念存在不同程度的抵觸情緒,主觀能動性不強;
        
        3.養殖水體質量普遍不盡人意;
        
        4.食物全部為餌料魚,人工配合飼料“使不上力”;餌料魚選擇和使用上無明確的規范,有時會使養殖戶產生矛盾的心理;
        
        5.既沒有一套完備的日常人工管理的措施,也沒有一份應對突發性不良環境情況的方案,一旦出現問題,養殖戶手足無措;
        
        6.售賣市場中烏鱧的規格、價格、品質、安全性沒有統一的規范與界定,市場秩序較為混亂;
        
        7.有關職能部門,流于形式、不重實效,上傳下達相關政策存在滯后性,很多支農、惠農政策落實不到位。
        
        結語2:可行性建議
        
        針對上述所出現的問題,團隊經過認真討論和分析后,提出以下5點可行性建議,僅供參考:
        
        1.購買其它地區健康優質的性成熟烏鱧,與本地烏鱧雜交,改善并提高當地烏鱧的種質質量;
        
        2.加強合作社的再建設,抱團取暖,統一苗種來源、統一餌料魚來源、統一銷售價格和渠道,爭創自有品牌,規范整個烏鱧養殖產業,給足養殖戶以安全感;
        
        3.加強重點養殖自然村與優秀水產養殖專業公司的合作、與農業院校的產學研關系,積極開展各項支農、惠農活動,有條件的可以定期組織養殖戶代表外出考察學習,以期突破養殖上存在的瓶頸問題,提升本地養殖產業綜合效益;
        
        4.當地政府應積極出臺有關政策,吸引更多年輕有為的優秀大學生或專業人才入鎮下鄉,提高當地科技養殖水平;
        
        5.加強養殖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如借鑒海水養殖或設施漁業使用的物聯網信息化技術實現全天候、遠程實時監控),使傳統的烏鱧養殖真正實現“高效、綠色、可控”。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發布人:webmaster
      上篇新聞:改善養殖福利能減少石斑魚養殖病害?
      下篇新聞:浙江麗水青田縣“稻 魚 豬”三品共
      〖新聞打印〗
      〖我要評論〗


       資訊分類
      水產快訊 |
      國內水產  市場動態  水產養殖  科技入戶  水產苗種  水產藥品  水產設備 
      水產加工  水產出口  國際水產  水產災害  業界動態  水產進口  水產氣象 
      增殖放流  水產物聯網  循環水養殖 
      魚類專題 |
      淡水魚專題  羅非魚專題  黃顙魚專題  黃鱔專題  泥鰍專題  鱖魚專題  黑魚專題 
      加州鱸專題  石斑魚專題  金鯧魚專題  觀賞魚之家  鰻魚專題 
      蝦類專題 |
      蝦類專題  龍蝦專題  對蝦專題  青蝦專題  羅氏沼蝦專題 
      蟹類專題 |
      蟹類綜合專題  大閘蟹專題  梭子蟹專題 
      兩棲專題 |
      娃娃魚專題  烏龜甲魚  牛蛙青蛙 
      海產專題 |
      海產品專題  貝類專題  海參專題  海帶紫菜 
      飼料專題 |
      水產飼料  魚粉  豆粕  菜粕  大豆  玉米  棉粕 
      添加劑 
      市場行情 |
      水產批發市場行情  水產種苗價格行情 
      熱點行情 |
      黃鱔價格  泥鰍價格  對蝦價格  甲魚價格  黑魚價格  鱸魚價格  羅非魚價格 
      海參價格  鱖魚價格  草魚價格  鰱魚價格  鯽魚價格  鯉魚價格  黃顙魚價格 
      鰻魚價格  鳊魚價格  螃蟹價格  扇貝價格  鯰魚鮰魚價格  牛蛙價格  虹鱒魚價格 
      龍蝦價格  黃魚價格  鯧魚價格  鮑魚價格  青魚價格  帶魚價格  石斑魚價格 
      綜合資訊 |
      企業報道  科研院校  人物專訪  養殖寶典  特種養殖  合作社專題  水產展會 
      農業資訊  其他專題 
        相關資訊:
        2022年8月12日廣東佛山中山等
        猛!鱖魚沖到50元,鱸魚沖到21元
        2022年8月5日廣東佛山中山等地
        2022年7月29日廣東佛山中山等
        2022年7月22日廣東佛山中山等
        農業農村部公告推廣內江市水產新品種
        2022年7月15日廣東佛山中山等
        給力!鱖魚黑魚鮰魚繼續漲價,加州鱸
        2022年7月9日廣東佛山中山等地
        2022年7月1日廣東佛山中山等地

        相關文庫:
        2022年8月12日黑魚塘口收購價
        2022年8月5日黑魚塘口收購價格(
        2022年7月29日黑魚塘口收購價
        2022年7月22日黑魚塘口收購價
        2022年7月15日黑魚塘口收購價
        2022年7月9日黑魚塘口收購價格(
        2022年7月1日黑魚塘口收購價格(
        2022年6月24日黑魚塘口收購價
        2022年6月17日黑魚塘口收購價
        2022年6月11日黑魚塘口收購價

       資訊連接
         最新資訊
         圖片資訊
         推薦資訊
         熱門資訊

      E-mail:web@shuichan.cc關于我們聯系我們廣告服務

      Copyright 2006-2022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久久网,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免费
      1. <td id="pyr0b"></td>

      2. <td id="pyr0b"></td>

          <acronym id="pyr0b"></acronym>
          <track id="pyr0b"></track>